各位請坐,點傳師,壇主,各位前賢晚安,感謝天恩師德,祖師洪慈,師尊師母的大恩大德,感謝領導點傳師,各位點傳師誒苦心栽培,滿感謝壇主,後後學再一次的機會來到這裡,來學習,快到了過年的時間,就是要來年終大餅掃的時候,之前有聽到一對夫妻,他們是雙薪家庭,而且都是高學歷,也是當時的俊男美女的班對,結婚後日子久了原型必漏,常常回到家為了做家事而吵架,老公認為煮飯是老婆的責任,老公的家,也是傳統的家庭,家事是不用男孩子做,你只要認真讀書就好,而老婆的娘家,只生他一個女兒,是他們的千金小姐,也只管讀書就好,所以老婆也認為大家都上班,我上班也很辛苦,為什麼我要煮飯,家事,洗衣服樣樣都是我做,這樣聽起來,大家都沒有錯!婆說婆有理,假如二方都能主動察覺我們的共同問題,那是不是可以圓滿解決呢?而今天領導點傳師所安排的題目就是:寡過,顧名思義就是減少過錯,而減少過錯的方法就是,就是反省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連大德林前人老人家也常說,我每天早中晚都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什麼事,做的不好的,是不是有講不對話,雖然我們很難做到顏回的不二過,但我們身為天道弟子才要透過修辦道,才能減少所做錯的事情。
一,前言: 寡過:是出自於論語-憲問篇,衛國大夫籧伯玉比孔子大三十歲,分別生活在衛國和魯國,孔子曾帶著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在衛國住了十年,其中在蘧伯玉家就住了九年,他們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孔子返回魯國之後,有一天蘧伯玉派了一位使者前去拜訪孔子,孔子請使者坐下,就向使者詢問,籧伯玉大夫最近在衛國做些什麼呢?使者回答,籧伯玉大夫每天都在存養.省察功課,希望能夠減少自己的過錯,以達到像孔夫子般聖賢的境界,但還是做不夠。使者出去後,孔子讚嘆,使者是個有學問又有智慧的人。從這一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到聖賢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省察自己的念頭,存養自己的德性,所以能夠減少很多的罪.過.錯,孔子他對弟子說:蘧伯玉每天都思考前一天是否有犯的過錯,力求今日的我勝於昨日的我,而在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四十九歲的自己是否有犯錯,所以所謂: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六祖惠能大師還說過:常自見已過,與道即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