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晚安,請坐,點傳師,壇主,游前賢,還有各位摯誠的乾坤道親大家晚安,感謝天恩師德,祖師宏慈,師尊師母的大恩大德,還有感謝領導點傳師,各位點傳師的苦心栽培,讓後學可以被安排來到這裡,寶慎佛堂來學習,後學第一次來這裡,也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後學是這期的人才班畢業,後學的名子叫蔡奇書,後學在萬華的蔡氏佛堂接近,也感謝壇主,壇主娘的鼓勵,家人的支持及鼓勵,讓後學無後顧之憂的順利結班,而今天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大德林前人在新春也慈語幾句話,也跟大家一起共勉之,後學跟大家來分享前人的新春慈語:

大德說,道如一根盲人杖:以前道降君王,道降師儒,現在大道普傳,道降火宅庶民,道為什麼在不同的時代因緣有不ㄧ樣的作為呢?從道降君王,堯舜禹,那時天災洪水,所以有聽過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嗎?那時治水可平天下,可以安居樂業,後來沒有天災,再來就有人禍,那時生活越來越好,這時君王大權在握,就出現所謂的暴君,暴君殘害老百姓,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所以就出現湯武革命,武王伐紂,商湯誅桀,哪時有什麼封神榜,而那時的使命要誅暴君,才能平定天下,再來道降師儒,孔子作春秋,因為哪時出現什麼亂象呢?臣殺君,子殺父,大臣把國王殺掉,為了爭權奪勢,太子把皇帝殺掉,為了爭奪君王的位子,所以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而到現在我們在災劫之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的心起伏不定,慾望執著,心一直往外奔跑,不容易安定,而道心是天理,要合乎萬事萬物的道理的正心,但一般人的道心往往很微薄,就像一直走在鋼索上,隨時可能會不小心掉下來,所以要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就如我們求了寶貴的真理天道,讓我們真正可以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也是舜傳給禹的十六心法,說了那麼多這就是大德林前人所提的,道在每個時代都好像是一根盲人的拐杖一樣,可以帶領我們走向正確的路上.

理是濁清一碗湯:清者上升,濁者下降,理是清濁分明,我們常說理事要圓融,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不變的道理,我們得到性理真傳,就是要認清楚什麼是真的,後學比喻一面鏡子,就像我們把鏡子和鏡子裡的東西視為一體,看得太真,還是會消失,但是那些消失的東西,就好像人已經走掉了,新的人進來你又再度的把它看真了,所以就變成了輪迴,重要的,走掉了人,或再進來的人,本身對鏡子一點影響也沒有,就像我們的眼睛看過花開花落,而我們的眼睛沒有隨著花開而燦爛,也沒有隨著花落而凋謝,所以要認清什麼是實相,就不會被生生滅滅的假象所迷惑,才能清者上升,這就是真理實相.

愿力即是夜明燈:愿力的功效就是要消除業力甚至定業,而定業就是累世的大罪業,殺盜淫妄酒等

,比較重大的罪業,所以佛說有三不能,不能度無緣之人,不能度盡一切眾生,再來就是不能滅定業.有一次釋迦摩尼佛的堂弟阿難尊者問:佛力那麼大,那什麼還比佛力更大呢?釋迦摩尼佛說,業力,業力比佛力更大.所以佛不能消我們的定業!要靠自己才能消除,那阿難又問:那我們要佛做什麼啊?釋迦摩尼佛說:佛可以教導我們如何滅定業,他說業力就像一塊鹽巴,而眾生就像一杯水,這塊鹽巴要掉到這杯水裡就是你的定業,而十方諸佛用一切的力量都不能把這塊鹽巴移開,那阿難又問那我們學佛要做什麼呢?佛不能救我們,釋迦摩尼佛說:但佛有一個辦法可以把這杯水變成大江大海,這鹽巴掉下去對這杯水一點影響也沒有,完全稀釋掉了.所以佛教導我們覺悟後,我要多做行功了愿的事,而愿力簡單來說,就好像新的一年公司都會有一個新的方針目標,就好像我們自己要給自己一個新的目標,學班,清口,渡人,幫辦佛事,這就是我們的方針愿力,所以前人說愿力即是夜明燈,愿力越大,燈的亮度才會越亮越廣,一起共勉之.

德乃劫中救生船:德為什麼為救生船呢?王陽明有說:種樹者必培其根 種德者必養其心,一棵樹的根本就是這個根,俗語:樹頭顧好在,不怕樹尾做風颱(台語),而有德性的人,他一定從心性來下功夫,而一個有德性的人要怎麼看得出來呢?仁慈.所謂修身以道,修道要以仁,一個有修行的人,有德性的人,要看他仁不仁慈,世俗的人,因為人生隨者歲月的累積,心中的愛,仁慈越來越稀薄,這是常態性,很容易怨恨,不要說對一般眾生,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父妻之間,親子之間,不滿,埋怨遠大於愛和感恩,因為分別心太重,計較心太重.那我就是會分別,會計較那怎麼辦呢?六祖惠能大師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見性是功:見到自己的本性有大功效,什麼是本性,何其自性本來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本來的自性就是不思善,不思惡,這就是我們自性的功效,平等是德:就是不二,愛人如己,德者得也,所以在孔子也以仁為出發點,孔子的仁,為二人同體,不是你跟我二個人,而是你跟我是在一起的,當然孟子也說:萬物皆備於我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所以這二位聖人就是以仁為出發點,才會把德性展現出來,所謂道乃苦海中的一條法船,但人坐在法船上有時也會有大浪來襲的時候,這時德的展現就如救生船一樣,不管浪有多高都可以順利的到達彼岸.

本天道以立人道:這句後學想到詹領導點傳師,詹領導點傳師本來在台中豐原出生,後來因為先生要去北上基隆工作,當時的基隆常常都在下雨,完全跟大晴天的台中相比差得太遠,但是詹領導點傳師奉圓覺大帝之命,北上去基隆開荒,詹領導點傳師一路走來,秉持著就是做到人道圓滿,天道自成的精神,才有我們現在宏展的天本單位,而詹領導點傳師在最後的一次的壇辦中,已經生病了,就說了這一句話:大家知道嗎?時間不早,趕快去救人.詹領導點傳師,在生病時還不忘,天本的後學們,有沒有趕快去做行功了愿的事,這就是本來的天道,以人道為出發點,以在彌勒祖師的宏愿之下,時機因緣之下,可以聖凡兼修,才不會無聖凡不順,

本天德以立人德:道德經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真正好的德性是本來具足的,不用刻意的去學習或假裝出來,就是我們內心的同理心,後學比喻後學那時一歲多的小孩,在公園學走路的時候,不小心的快要跌倒的時候,旁邊大人或小朋友都會順手的去扶一下怕她真的要跌到,這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天德,因為是順乎本性,所以人人都做得到,以至於平凡無奇,讓人不自以為是德,所以說上德不德。而相反的刻意地做來的樣子,並非自然流露所以無法持久,所以稱不上是德。因為環境使然,而現在的大環境下,一般人免強做到仁、義、禮,已經算是不錯了。但這種德終究是下德,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地方,把這些人提升到道德的境界,才是最根本的天德.

本天心以立人心:請問一下什麼是天的心,那什麼是人的心呢?孟子有說一般人有側隱之心是仁的表現,有修惡之心是義的表現,有辭讓之前是禮的表現,有是非之心是智的表現,信統四端而兼萬善.之前有一次在電視看到達摩祖師傳的一個影片,達摩有一次因緣關係在少林寺的後山坐在山洞裡三年都不動,後來慧可就是後來的第二代祖師,因為哪時戰亂關係,慧可是一位武將,殺人無數,後來每天晚上的會做惡夢,出家修行每天唸佛經都沒有用,聽聞達摩祖師來東土弘法,就去找達摩祖師求法,慧可說:請達摩大師為我安心,結果達摩說:那你把你那顆不安的心拿出來,我為你安心,他後來才覺悟到,那顆不安的心本來就沒有,而天心就是如此,我們大家都會認為好多好煩的事,工作,夫妻,婆媳,兄弟姊妹,心煩意亂,但是大家都忘記了!本來的心,就是你那清淨,平靜的那顆天心,所以有時要反觀自照一下,我的心是不是跑掉了呢?才能做到本天心以立人心.

本天性以立人性:那一樣的問題?什麼是天性?什麼是人性呢?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一貫道的天命真傳  直接點開我們的自性,點醒我們的智慧  看清自己的天命,一貫道的傳道、修道基礎是建立在這個天命真傳,就像小嬰兒一出生就會喝奶,就會哭,就會拉,不用任何的學習,但是長大後,大環境的影響,賺錢,花錢,買房,買車,炫耀,讓我們自己脫離了天命,迷失本性。人和物不同在於人有靈,萬物之靈,人有智慧。所以傳道,就是要點醒我們的智慧,要常持聰明智慧心,守住你的本性。本性只做一件事,不是用來賺錢、養生、健康而是看清自己的天命  守護自己的天命。用本性也就是天性,清楚了解我這輩子要做什麼、該做什麼。

結語:林前人這些看式簡單的幾句話,有淺有深,有表面的意思,也有更深的含義,重點是什麼呢?在一年又過一年的當中,我們要自己問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進步啊!進步不是我們要渡多少人,不是要比我經典看了多少?而是在安靜的時候!或是心煩氣躁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都是以天道,以天德,以天心,以天性為出發點呢?這樣才能做到立人道,立人德,立人心,立人性.最後也祝福我們法喜充滿,如有說的不圓滿,也請上天赦罪,請點傳師,游前賢跟各位前賢慈悲,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奇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