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天恩師德,祖師宏慈,師尊師母的大恩大德,很高興後學又可以來到 氏佛堂來學習,今天領導點傳師安排的題目:薄三毒正心田,先來說說三毒,三毒又稱三不善根,佛教術語顧名思義就是貪嗔癡,所以說我們要減少三毒:貪、嗔、癡;<心田>指的是心,正心田就是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記得上次有一天帶著全家人一家五口去吃素食的果然匯餐廳,他是吃到飽的餐廳,吃完準備回家,我們大家就分享一下有沒有喜歡吃的東西,後來最小的妹妹就說肚子好飽,第二個哥哥就說他肚子快爆炸了,第三個大姊姊就比著說吃到喉嚨這裡了,後學也吃得很飽,後學就想到一個問題,這個吃飽太撐是不是算貪吃的行為,但是我看到,大女兒很高興可以吃好吃的,甚至可以吃得很飽,很開心,他不認為這個貪吃是有不好的想法,甚至覺得這個會讓他很愉悅,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吃飯很幸福,
後學就在想這個問題,貪,嗔,癡,為什麼說三毒,所以重要第一我們要自己認定他就是三毒,為什麼會這樣說了,先從開始的貪開始說,假設有人好賭成性,從賭開始,贏了小錢想要贏更多的錢,他當下開始是快樂的,不認爲是毒藥?但是事實從小賭贏錢,到後面不是十賭九輸嗎?很多越賭越永無止盡,假如輸了,就可能會生氣甚至不服輸,卿家當產了下去(台語),到最後就變成愚痴了,總覺得早晚會一夜致富的美夢,到最後身體心理都會受到影響,還有那喝酒成性的人呢?剛開始小酌,後來越喝越上癮,離不開酒,一樣的他開始可能有不順心的事來借酒消愁,當下是快樂的,不認爲是毒藥?但是事實也是永無止境,酒精上癮,到最後身體心理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他們剛開始可能不認為這是毒藥!對他們來說甚至還可能是解藥吧!隨然我們大家不會去喝酒賭博,但拿其他的事來說呢?假如拿我們修道人來說,也有可能落入三毒,我要修得更好,渡的人要更多等等的,先貪心自己有沒有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後來在落入比較2端,輸人家,比不過人家,我就會嗔,生氣,再來就會愚癡,沒有智慧,就會做出紛爭,甚至離道,放棄修道,所以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們修道人更要認定貪、嗔、癡就是毒藥,這樣我們才可再進一步修正我們的心田,甚至圓滿.
二、地獄三條根如何影響眾生
(一)帶來永無止境煩惱
1: 貪:所謂的貪就是「想要更多,不知滿足」,像剛剛開頭後學說的我們吃飯時,明明已經飽了,卻貪求食物的美味,還不停的繼續吃,這就是變成了貪;還有有些人喜歡買衣服,說起來後學老婆以前就是這樣,不是後學打小報告,是他自己說以前的事,衣服一件一件的買,衣櫥總是覺得少一件,後學之前有看到一位整理師廖心筠,他是台灣第一人整理師,整理什麼?就是幫我們分類,整理,甚至幫我們丟棄不要的家裡的所有東西,有一次他說,他以前很愛買衣服,有一天整理時,他就把他最喜歡的一件衣服吊起看了一看,他好像沒穿過這件,他還發現了一件事,有時候只是想要不是需要,所以他就把這個動力來幫忙別人整理家裡,把一些不知道要丟還是要留,都交給他.其實他也說,其實在整理前都好像當心理醫師一樣要輔導他們,這樣看來,「貪」在生活中似乎是無時不刻在發生,也許有人會覺得:人性本來如此,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太過貪婪、貪心,那麼他的生活中,必定充滿了煩惱,無法快樂起來,為什麼?到最後就帶來永無止境的煩惱.佛法認為:貪愛是煩惱的根源,就拿剛才所說的例子:貪求食物的美味而吃到撐,小則肚子不舒服,久而久之則會影響自己的健康,或者變成肥胖而煩惱自己的外觀;還有貪求更多的東西,則必定會開始煩惱,因為東西堆了滿處間,沒地方放,到時還要花錢請人來整理,也增加了生活中的壓力。到最後無法滿足的痛苦:因為不知足,所以就不斷執著地追求某種事物,無法停止,這真是無底洞,非常的可怕.
2:嗔: 所謂的「嗔」就是「因為事情和自己期望的狀況不同而生氣」。「瞋」是一種負面情緒,很多事也從得不到而變成了瞋,有時候我們會為了改變這些使自己不高興的狀況,而演變成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在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瞋」,也有可能引發戰爭。另外一種「瞋」的行為,則是「報復」:因為對方讓你遭受損失、痛苦,所以要讓對方也感到痛苦。所以說,「瞋恨」是一種傷人又傷己的行為,比較微小的「瞋」,也許看來沒有多大的壞處,但是如果經常發生的話,是會影響自己的健康的,因為,經常發怒和處於生氣的狀態,會影響我們身體各種激素的分泌。此外,佛教有說「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的說法,瞋恨會減損我們所累積的功德;而且,當我們生氣時,會破壞我們的定力,心無法靜下來,變成一種痛苦的來源。值得一提的是:「驕傲自大」在佛教中,也被歸類為一種「瞋」,因為「驕傲自大」通常帶有一種敵意,想展示自己的能力,給所有的競爭者看,如果有人敢來挑戰,就會引發自己的「瞋」。所以,待人處世還是謙虛一點好,也減少人與人之間摩擦的可能性。
3. 癡:所謂的「癡」就是癡迷,「不明白事物的道理」,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世間一切痛苦的起源癡,也變成「無明」,因為他看不到實相,在聖經寓言說過,亞當和夏娃本來在伊甸園裡面,非常快樂,無憂無慮,後來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吃了以後,他們就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分別有,無,我是擁有的,還是缺乏的,分別後就懷疑自己,變成了什麼都沒有,甚至這個身體也是不長久的,會慢慢的長大,慢慢的衰老,會有疾病,隨時可能會面對死亡,後學有時跟客人聊天,有些阿伯,阿姨跟後學在聊天的過程中,都會慢慢的覺得生命好像隨時都會離開,所以要強迫自己,要看開,這就是無明,因為看不到實相,一般人看不到更重要的天人合一的實相,而我們慶幸我們已經求道,看到了我們的使命,還有扶助彌勒成大道的實相.
(二)貪婪與執著積聚諸惡業
有一個台大森林系畢業的老師說,最好的造林方法就是順其自然,不用理他,他們就會自己長得很好,所以道德經說的,道法自然,這叫做,天然的最好(台語),人類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總是認為,人為的最好,人的力量,人定勝天,只有我們人類想要造出美好的世界,我們大家都被洗腦成這種觀念,全世界人類都是這樣,大家要努力奮鬥,愛拼,賺錢,就變成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貪婪和執著,滋生出種種有違規律、不擇手段的不當行為,因此而形成「共業」。華嚴經「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所以貪嗔癡是人類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例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各種災難的頻繁發生;對世界資源的搶奪,導致戰火不斷;對霸權主義的推崇和嚮往,導致世界的紛爭不斷,如此等等,都是人類的貪瞋癡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金剛經有說: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就是因為我們的貪婪與執著覺得這世界要我認為的莊嚴的樣子,其實簡單來說他本來就是那麼莊嚴佛土的樣子,就是因為我們貪婪與執著才會變成大家的共業.
(三)影響身心靈健康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損其身」。簡單來說就是,氣是百病的源頭,當人在發怒的時候,氣就會往上走,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還有常常發脾氣的人,就算沒有在發脾氣,那個臉色就是很難看,所以我們有時要時常照一下鏡子,眉頭常常皺起就要注意,我們也時常聽到 「火燒功德林」這句話。意思就是叫人不要亂發脾氣,如果我們不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隨意向人發火,那不論之前所積累的功德有多大,最後功德也會完全不見。
以上說明貪嗔癡會帶來煩惱、讓我們擔業造罪還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要減少貪嗔癡,除了確保心靈健康外,身體同樣受惠。常常平心靜氣、安住我們的本心。以西醫解釋,那就是自律神經平衡、荷爾蒙分泌平衡,處於這樣子的身心健康狀態,當遇到病毒襲擊,體虛的人會大病一場,而身心健康的人,卻能把病毒變成自己免疫細胞的「陪練員」,更好地辨識出它們、更好地保護到自己。
三、生活中如何減少三毒以正心田
心田也就是把心比喻成田,在田裏可以種下善因也會種惡因。眾生的心田裡有貪嗔痴,過重過多是會傷害眾生的心靈,遮蔽眾生的自性。修道修心,經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萬般唯心造,唯有業隨身。意思是說只要人一起 心動念 離不開貪嗔痴的話,業力就會緊跟隨著我們。心是造福也是造罪的種子,所以我們要時時照顧好這個心,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來學習薄三毒讓我們的心田種下是善因還有道因。
(一)斷捨無聊的欲望 簡單生活
孟子說:養心莫過於寡慾,後學上次有聽到一位心理諮商師,有一次有一位先生來找他諮商,他是個住帝寶的有錢人,來跟他說它煩惱的事,他說他辛苦了一輩子,終於買了間最小坪數的帝寶,來做為他人生努力的成果!但住久了就會跟鄰居聊天認識,他說裡面有一位台商,賺了錢退休回來,回到台灣一口氣買了六間帝寶,兒子女兒每個人都有一間,連他的孫子2~30歲出頭也跟他一間,而他最在意的地方是,連他這個2-30歲的孫子這間的坪數還比他的大,讓他難以接受,所以痛苦要來諮商一下,因為他努力的一輩子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才可以住帝寶,而台商的孫子咬者金湯匙一樣,不用努力奮鬥,可能黏毛都還沒長齊就有了人生第一間帝寶,好痛苦喔!說到這裡現在的人真的是非常的辛苦!後學還有看到YOUTOO,再介紹籃球之神,麥可喬登,因為那時非常的出名,他的球技無人可抵,大家知道他的絕招是什麼嗎?就是他的後仰跳投,因為刻意地往後跳來投球,所以大家都沒辦法爛住他的投籃,有一次另一位球星他的身價也非常高,在防守籃球之神的時候,他就跟喬登說,你看我,我現在的身價也非常高,我也可以跟你一樣買一台幾千萬的超跑來開吧!喬登淡淡的回答他,他說我的超跑都不是買的,都是廠商贊助的,都是別人送給他的,哇~這樣聽起來,我奮鬥了一輩子,追求到了頂端,但是還是有人比你更有錢的,這是非常痛苦的;那不要說你比不過人家,即時你在領域中是最頂尖的呢?後學也在說一位籃球球星,它叫柯比·布萊恩,在剛剛那一位籃球之神喬登退役後就是他的天下了,他也是跟喬登一樣登峰造極,結果他在幾年前的時候,坐著他的私人飛機墜機死亡,享年才41歲,我們在做的每一位都活得比他久沒錯吧!大家還是那麼健壯,代表我們都認清楚實相,無常真的很難說,因為我們有斷捨無聊的慾望,來簡單生活要修道.
(二)懂得跟情緒相處
以前乾道很多都是大男人主義,對另一半講話都是用湊噎(台語),假如你老公跟你說話大小聲,我當然不高興啦!你要跟他計較,跟他鬥嘴,越搞越兇,你要求他說,你不能再對我說話沒有禮貌,做不到,他會說~啊~你背就慣習.所以很多都是因為習慣,所以我們當下就要來改正.
有一次信徒問盤珪ㄍㄨㄟ禪師說:「我天生暴躁的性情,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改正?」盤珪禪師聽了以後,就對信徒說:「你把這天生暴躁的性格拿出來,我幫你改掉。」信徒回答說:「不行啊!我現在沒有。但是,一碰到某些事情的時候,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會跑出來,然後自己就會控制不住地發脾氣。」
盤珪禪師於是說:「這個情形是很奇妙的。如果現在沒有,只是在某些偶發的情況下才會心情暴躁,可見得這不是天生的,而是你和別人爭執時,自己造就出來的。可是,現在你卻把它說成是天生的,把過錯推給上天,推給父母,未免太不公平了。」所以有很多的毛病,其實都是自己的惡習,習慣不是天生的,只有清淨的真如本性是本有的,其他的都是一種習慣。所以我們了解後跟要懂的跟情緒相處,只要我們有勇氣,甚至惡習都可以改掉,有勇氣抑制,改變惡習,沒有什麼暴躁的脾氣是改不掉的。
(三)從領寶齊魯靈山地開始
進入道場重要的不是去聽什麼課,做什麼事?你應該要用心去體會整個佛堂的力量,要讓我們的靈山寶地玄關,要終日煉神光,只要我們常常回來佛堂,道場,心不自覺的迴光返照,就像說你生病吃的藥,你不用了解這藥的成份,不用了解藥在我們身體裡的化學變化,你只要覺得相信,吃了就有效,信受奉行就可以,就能清虛大化,我們道親你根本不用改變它,只要常來佛堂,不知不覺中,就是能改變,
我們上回也有提到從彌勒救苦經說的~領寶齊魯靈山地~因為我們領寶,領受三寶後,不自不覺慢慢的就能從齊國,齊國是靠勃海,有魚鹽之利的國家,名利之圖,而魯國是靠山,是禮儀之邦的國家,能成為慕禮好義之人,很多的前賢,甚至一般道親而已只要常常來佛堂道場,不知不覺奇怪的以前追逐名利,慢慢的喜歡看不到的仙佛,神聖,節操,變得幕禮好義之人,到最後能夠常修持三寶,自然可去除分別心,減少貪嗔癡
並且正心田,就變成了輕而一舉的事了,也跟大家分享報告到這裡.
四、結語
貪嗔癡會帶來生活上的煩惱、讓我們擔業造罪還影響身體健康,出現煩惱也是最好的契機,煩惱即是菩提,才能讓我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要來學習減少「貪、嗔、痴」三毒的習性毛病,並且讓我們的心田種下善因及道因。到最後的終極目標:菩提才能覺悟,才能「忘迷常悟,離苦解脫」,讓我們一起在修辦的路上容光煥發。最後如有說的不圓滿請上天赦罪,壇主壇主娘,各位前賢指證,祝各位聖凡如意,身體健康,以上